中国非 e-CNY 稳定币的探索与时间线展望
尽管中国大陆自2017年以来严格禁止私人发行的稳定币,近期仍出现了一些探索迹象与政策信号。2021年9月监管层全面取缔加密交易后,稳定币在大陆一直被视为非法金融活动 。然而,近来中国高层和机构人士对稳定币的态度有所转变。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首次公开提及稳定币,肯定区块链技术催生了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的蓬勃发展,并指出其对金融监管提出挑战 。同月,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撰文警示,若中国继续局限于e-CNY在国内M0领域,将错失数字金融制高点。他强调应抓住香港这一绝佳试验场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弯道超车” 。
科技和金融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在内地禁令下,“稳定币”一词曾是禁忌,但蚂蚁集团和京东等科技巨头如今借道香港积极拥抱受监管的稳定币创新 。香港金管局2024年启动“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后,京东旗下子公司(京东币链)跻身首批测试名单,并宣布计划发行锚定港币或美元的稳定币 。据京东方面介绍,京东稳定币基于公链发行,定位为1:1锚定法币(首阶段拟发行港元和美元稳定币),目标服务全球企业和个人的高效支付,不局限于京东自身生态 。目前京东稳定币虽未正式发行,但已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测试场景涵盖跨境支付、投资交易、零售支付等  。同样引人关注的是蚂蚁集团,据报道其金融科技子公司(蚂蚁数科、蚂蚁国际)近期也表态将申请香港稳定币发行牌照 。此外,多家中国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在机构调研中透露已关注稳定币技术多年,探索业务布局。例如,中科金财自4年前即开始研究稳定币应用场景,并派团队赴海外考察;宇信科技亦表示将配合金融机构开展稳定币对接服务,甚至考虑直接参与稳定币发行  。这些企业动作表明,业界普遍预期人民币稳定币有望得到监管许可,从而成为新的跨境支付和金融服务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早期试点和私人项目也为人民币稳定币积累了经验。上海临港自贸区早在2021年就与公链项目Conflux合作成立区块链实验室,探索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试点应用 。该项目随后与CNHC稳定币展开深度合作,CNHC宣称1:1锚定离岸人民币(CNH),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用于国际支付、跨境贸易和去中心化金融等领域  。CNHC由创业公司CNHC Group发行,已于2021-2022年在以太坊和Conflux公链上发行代币 。其储备由持牌信托托管、定期审计,并因合规原因不向中国大陆用户提供服务 。CNHC的合作伙伴中出现了Circle和库币(KuCoin)等国际机构 ,表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正尝试与全球稳定币生态接轨。这些先行项目虽规模有限,但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境内外已有力量在尝试人民币稳定币的实现形式。
此外,一些智库和研究机构的观点也值得关注。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和中行香港金融研究院在2024年联合发布报告指出,应及时总结香港稳定币试点经验,研究锚定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的可行性,以在新形势下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则建议升级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职能,由其统筹e-CNY与境内合规稳定币的监管发展,并支持香港打造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及数字资产创新中心,在风险隔离前提下为内地积累经验 。上述种种言论和举措,显示出中国官方和学界对稳定币态度正从一味警惕转向审慎探索。虽然目前尚无官方明确宣布要发行非e-CNY人民币稳定币,但这些蛛丝马迹预示着相关计划可能已在酝酿之中。
技术方案:公链、联盟链与基础设施选择
技术路线将直接影响人民币稳定币的形态。与由央行集中发行的e-CNY不同,市场化稳定币通常采用区块链代币形式,可以在以太坊等开放网络或联盟链上流通。基于香港沙盒的项目多倾向于成熟的公链标准:京东币链CEO刘鹏透露,京东稳定币基于公链发行,未来将根据监管要求灵活调整底层网络 。考虑到以太坊ERC-20是当前最通行的代币标准,且香港监管并未限定具体链,香港的人民币或港元稳定币很可能采用以太坊兼容链实现,以方便钱包和交易所接入。印证这一点的是CNHC稳定币的做法:CNHC已同时在以太坊和Conflux发行,证明以太坊标准的人民币稳定币技术上可行 。
国产公链在此领域也扮演重要角色。Conflux作为“中国公链”的代表,自称具有合规优势,在国内与科研机构合作试点CNH稳定币跨境支付 。事实上,CNHC选择在Conflux上线,正是看重其在中国市场的合作基础  。未来若人民币稳定币需要兼顾国际开放与国内审查, 双链发行(如同时在以太坊+国产许可链)可能是一种方案:开放公链负责触达全球用户,联盟链/许可链便于接入国内金融机构系统并满足合规要求。在国内,已有国家队背景的“长安链”等联盟区块链底层推出,可作为国有机构发行数字资产的平台。然而,目前未见官方明确长安链用于稳定币的报道,多数讨论仍集中在以太坊等成熟链。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等基础设施也值得一提。BSN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导,早在2020年曾宣布计划在2021年整合稳定币用于网络内结算,以实现BSN门户与城市节点的即时清算 。虽然当时并未透露将采用哪种稳定币,但这一设想表明监管认可稳定币作为区块链网络支付手段的潜力。BSN此后推出“Spartan”网络(主打无代币公链版本)以及与Red Date公司合作的UDPN(统一数字支付网络),后者号称要覆盖合规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跨系统支付解决方案 。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正为未来集成法定稳定币做技术准备。例如,UDPN被定位为一个涵盖多种稳定币/CBDC的全球支付网络,可见其预期将来会有人民币等法币稳定币加入 。
在具体实现方面,不同机构可能选择不同技术栈:香港的渣打银行-Animoca-香港电讯联盟如果发行稳定币,或许会使用许可链+托管机构的架构,以确保合规和性能 。而互联网公司系(如京东、蚂蚁)倾向于公链+多节点托管模式,以发挥区块链开放互通的优势,同时通过托管人确保储备透明和资金安全 。例如,京东和圆币创新均表示其港元稳定币将1:1储备高流动性资产,存放于持牌金融机构独立账户,并定期信息披露  。跨链兼容也可能成为技术考虑因素——未来人民币稳定币要参与多链生态(如跨链转移到Cosmos或Polkadot生态),需要采用支持跨链协议或由第三方提供跨链桥。这些技术方案虽细节未定,但大方向上,以太坊标准、公链框架已成为人民币稳定币探索的主流选项,而中国本土区块链网络(如Conflux、BSN联盟链)也在积极融入这一生态 。
潜在参与方:主导机构与合作伙伴展望
若中国推出非e-CNY稳定币,其牵涉的利益相关方将十分广泛,涵盖官方机构、商业银行、科技企业和加密行业等。
• 政府及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及其下属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无疑将扮演重要角色。正如专家建议,未来可赋予该研究所统筹数字人民币与合规稳定币的发展监管职责 。这意味着央行可能直接参与指导稳定币的发行框架,制定储备金要求、赎回机制等监管标准。另外,若采取“先离岸、再在岸”的策略,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也需介入,确保资本项目开放度可控。香港金管局已率先建立监管体系,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内地监管保持沟通协调,以实现风险隔离下的创新。IIGF报告甚至建议设立香港“监管飞地”试点,让内地监管部门在港支持人民币稳定币创新中心的建设 。
• 国有及商业银行:全球经验表明,大型银行正积极涉足稳定币领域,美国摩根大通、日本三井住友都开发了自己的银行稳定币  。在中国,中资银行有望通过香港曲线参与。渣打银行(香港)已经携手Animoca等入围沙盒,将来可能发行港元稳定币 。内地在港银行如中银香港、建行亚洲等也具备条件申请牌照。一份券商研报指出,在港中资银行拥有资本和合规优势,随着监管明确,银行将深度参与稳定币的发行、交易、衍生等业务 。银行可发挥储备托管人角色:例如,港版人民币稳定币需要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中资银行香港分支最有条件提供这类托管服务并开展清算业务  。未来不排除由中资银行牵头组成财团发行人民币稳定币的可能。
• 科技巨头与金融科技公司:正如前述,京东科技、蚂蚁集团走在前列。在首批香港沙盒中,京东币链和蚂蚁数科都是瞄准发行人牌照的强力竞争者 。京东已物色多方伙伴:储备金由小米和腾讯参股的天星银行托管,并与合规交易所合作测试稳定币交易,与京东港澳电商场景对接零售支付  。蚂蚁则可能依托自身支付宝香港用户基础,联手机构投资者推出产品。除此之外,还有由前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创立的圆币创新公司,股东包括众安在线、蜻蜓资本、HashKey等,背景横跨互联网金融和币圈资本  。圆币创新专注港元稳定币(HKD-R)的发行,其合作生态中既有HashKey交易所(香港持牌所)提供市场支持,也绑定了连连数字这样的跨境支付企业拓展支付场景  。可以预见,科技公司+持牌机构的组合将成为人民币稳定币推进的主要模式:科技公司贡献技术和市场渠道,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合规资质和风控体系。
• 加密行业及投资者: 香港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如OSL、HashKey)和全球币圈资本也将深度介入稳定币生态。一些香港沙盒申请者本身即带有“币圈”背景,例如圆币创新吸引了红杉中国沈南鹏、百度联合创始人徐勇等知名投资人,其定位就是专业“币圈”选手,擅长整合交易所和DeFi资源  。国际稳定币机构也在寻求合作良机:Tether母公司曾被传与中资企业接洽股权合作,Circle则与国内创业公司合作推出人民币稳定币(如通过投资CNHC项目) 。未来人民币稳定币要成功,国际合作必不可少。例如,与美元稳定币发行人合作实现双币兑换、在海外交易所上线、对接Cosmos或以太坊DeFi协议获取流动性等。香港安拟集团(Animoca)这样活跃于Web3投资的公司,与中资、电信巨头结盟入局,正体现了传统资本与加密原生势力的结合  。这类“老钱+新贵”联盟被认为底蕴深厚:渣打负责金融合规与信誉背书,Animoca开拓Web3场景,香港电讯利用支付牌照和网络资源推进落地应用 。
综上,人民币稳定币的推进将是多方博弈合作的结果。央行和监管制定游戏规则,国有银行提供公信力和渠道,科技公司和创业团队贡献创新动力,加密资本与平台赋予全球连接。特别是在香港试验阶段,已经形成“四方混战”格局: ①内地互联网巨头(京东、蚂蚁),②币圈/互联网新贵(圆币创新背后众多VC),③本土老牌机构联盟(渣打+Animoca+电讯),以及潜在的④其他海外机构。未来哪一方主导人民币稳定币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中国官方会选择与可信赖的市场力量合作,共同推动这一敏感而重大的金融创新。
政策环境:从高压禁令到谨慎开放
政策基调正在发生细微但关键的转变。从2017年的“9·4公告”到2021年央行等部门文件,中国大陆一直对包括稳定币在内的虚拟货币活动采取零容忍态度,强调私人发行代币不具法律地位。然而,随着全球稳定币发展提速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需求,政策环境出现了一些松动的信号:
• 话语体系的变化:过去官方谈及稳定币,多是否定风险为主。近期官方媒体和官员开始正面讨论稳定币潜在作用。《证券时报》刊文称,放任稳定币野蛮生长有风险,但“放弃一个高效结算工具”则可能错失全球货币变革机遇 。文章引用专家观点,认为发展人民币稳定币“宜早不宜迟”,并提出了数字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双轨并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思路 。这表明官方舆论已不再回避稳定币话题,甚至在为人民币版稳定币的合理性造势。潘功胜行长在公开讲话中将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并提,承认其“支付即结算”的效率优势 。这种表态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显示高层对稳定币的态度更为审慎中立,为日后政策调整预留了余地。
• 香港窗口的打开: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中央默许下,正成为中国探索稳定币和Web3资产的桥头堡。2023年以来,香港出台虚拟资产交易新规并于2025年通过《稳定币条例》,成为全球首个法定稳定币综合监管框架  。香港此举得到内地官方的积极评价:央行数研所所长穆长春曾表示支持香港在虚拟资产领域的创新监管;Morgan Stanley报告也指出北京可能利用香港作为人民币稳定币的沙盒,扩展数字人民币国际使用 。一国两制下的这种“内地严管、香港先行”策略,被视为中国平衡风险与创新的政策巧思  。香港金融高官也多次强调会与内地监管沟通,确保不触碰内地金融红线。因此,香港对于人民币稳定币的探索被赋予“先试先行”的特殊地位。在港发行的人民币稳定币严格限定在离岸市场流通,不向内地居民提供,从而在法律上规避了大陆禁止私人代币流通的政策冲突 。这种隔离式的开放,正是政策环境微调的体现:对外开放创新,对内保持防火墙。
• 产业与资本市场反应:国内资本市场近期对稳定币概念表现出浓厚兴趣。2025年6月香港立法消息公布后,A股市场出现“稳定币概念股”走强,多家涉足区块链和支付的公司股价大涨,监管机构甚至出面提醒风险 。这从侧面表明,投资者将香港稳定币立法解读为政策转暖的风向标。另外,2023年各地政府开始鼓励区块链和Web3技术发展:北京、上海相继发布区块链创新策略,北京市科委2023年发布“Web3创新发展白皮书”,明确支持Web3技术研究(其中虽未直接提到稳定币,但整体氛围更开放)。上海在“十四五数字金融规划”中提及探索数字化人民币金融资产,这也为未来稳定币试点留出想象空间。
• 审慎监管的前提:需要强调的是,大陆现行政策并未正式放松对稳定币等的管制。在内地,稳定币仍被视作虚拟货币范畴,私人发行和交易依然非法 。近期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也警告稳定币缺陷,对货币主权的潜在威胁,引起中国监管者共鸣 。对此,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专门撰文“降温”,重申稳定币虽有用但绝非毫无风险 。内地监管也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防范资金借道香港从事违规炒作。可以预见,中国推出自身稳定币前,必然会先搭建完善的监管框架。这一点上,中美欧的立法趋势都给了中国模板:无论是美国《稳定币支付法案》要求100%准备金 、还是香港条例设定高门槛和持牌经营  。未来若人民币稳定币要在更大范围落地,内地很可能先出台法规或试点细则,明确发行资质仅限特定持牌机构,储备资产类型和比例,反洗钱审查机制等。一些专家已建议在上海等自贸区合规探索在岸人民币稳定币试点,选择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发行,由特定机构和场景试用,在可控环境中验证其安全性 。
总的来说,当前政策环境对Web3资产的态度正变得更具层次性:对纯投机性的加密货币仍零容忍,但对有实际支付功能和法币支撑的稳定币开始区分看待。在服务贸易结算、跨境电商等实体应用场景,政策层释放出更开放的信号,鼓励合规试点。这种转变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高度相关——稳定币被视为可能的“价值摆渡者”和货币竞争新工具 。因此,我们预期中国政策将延续“双轨”:境内继续严控、境外积极布局,待条件成熟时,再择机引导人民币稳定币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
时间线预测:何时会出现人民币稳定币?
关于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时间,目前没有官方时间表,但结合各方信息可作一些推断和分析:
• 香港路线的近期时间表: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 。香港金管局已于2024年中选定首批沙盒测试者,要求它们展示发行、分发、赎回的全流程 。根据行业观察,首批参与者(京东、圆币、渣打联盟)目标是在条例生效后尽快取得牌照并发行稳定币。京东方面透露,其港币稳定币内部测试已经展开,并计划同时推出两种稳定币 (港元和另一个法币)。圆币创新CEO则称正等待监管放行后,将首发港元稳定币HKD-R上线持牌交易所  。由此推测,2025年底前,香港可能会出现首批合规稳定币落地,其中不排除包括锚定人民币的离岸稳定币(CNH Stablecoin)。摩根士丹利报告亦指出,香港完善监管使其成为人民币稳定币的理想起点,预计很快即可用于真实跨境结算试点  。有专家直言:在时间选择上,“香港尽快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宜早不宜迟” 。如果进展顺利,2025-2026年间我们有望看到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香港问世,并服务于部分跨境支付场景。
• 逐步扩散至内地的展望:在香港积累经验后,中国可能考虑在特定区域进行人民币稳定币试点扩容。渐进式路线可能是“先境外离岸、再境内离岸” ——即先在香港等离岸市场验证模式,再推广到内地自贸区等特定区域。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等都有较大政策创新自主权,未来或被赋予有限试点人民币稳定币的任务 。比如,2021年Conflux在上海临港的试验已是雏形,未来不排除重新在这些地区启动车规版人民币稳定币测试,用于贸易结算、港口物流等限定场景。一位专家建议时间表是**“从香港逐步向内地自贸区推广”** ,这暗示可能在一两年香港试点成熟后(也就是2026-2027年前后),考虑在内地局部引入。这种扩展需要中央出台专项政策许可,也取决于香港阶段的成败以及全球同业竞争态势。
• 远期与国际化目标:从更长远看(2030年前后),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高度绑定。当前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份额约31.5%,中国希望进一步提升其储备货币地位  。有分析预计,到2030年全球稳定币供应量可能达3万亿美元规模,每年链上交易量数十万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新型市场,不容人民币缺席。乐观的预测认为,如果中国决策层认定稳定币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实质助益,不排除在未来五年内推出官方支持的人民币稳定币。IIGF刘锋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其中加速布局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是重要一步,建议借鉴香港框架尽早发行锚定CNH的稳定币,并逐步扩展至新加坡等全球离岸市场  。这一观点暗示了一个可能的时间线:先在香港于2025年前后落地,随后2025-2027年推广到其他离岸金融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立基于稳定币的贸易清算通道  。至于在岸版人民币稳定币,如果有朝一日出现,可能已是若干年后的事,而且很可能经过政策重新定义,作为受监管的银行代币或央行负债的扩展形式推出,以避免与现行货币体系冲突。
目前已经出现的测试产品与试点也为时间线提供了线索:如前述CNHC稳定币早在2021年上线交易所(甚至流通到墨西哥的小型交易市场) ;京东稳定币已经完成港币稳定币的内部测试对接电商场景 ;渣打+Animoca联盟据称在2025年初已开展沙盒运作方案的验证 。这些实践表明人民币稳定币雏形已在实验室或沙盒中成型,只待监管亮绿灯即可推向市场。在公开交流层面,也有一些“白皮书”和演讲提到时间预期:例如,经济学者沈建光和朱太辉撰文称“五年内全球稳定币市场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谁掌控稳定币谁将掌控未来金融”  ——暗示中国应在这五年窗口内部署自己的稳定币棋子。
总的来说,2025年是关键节点:香港监管框架落地,各路玩家蓄势待发,人民币稳定币可能从构想变为现实的起点。接下来2-3年内,若香港试点证明稳定币在跨境支付、贸易结算中安全高效,中国很可能顺水推舟,在更大范围内引入人民币稳定币机制(哪怕初期仅供机构间使用)。当然,反过来说,如果试点暴露出严重问题,时间表也可能后延。然而从当前各界的积极准备和战略紧迫感来看,中国版稳定币的问世“早于预期”并非没有可能——正如专家所言,此事关系人民币国际化前途,发展“宜早不宜迟” 。我们将拭目以待未来一两年内从香港传出的实质进展,它或将宣告中国首个非e-CNY人民币稳定币的正式亮相。
参考来源:
1. 贺觉渊. 顺应稳定币浪潮 主动作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证券时报, 2025年6月23日  .
2. Julie Zhang. Beijing could use Hong Kong as test bed for yuan-linked stablecoins: Morgan Stanley. SCMP, 2025-06-23  .
3. PandaYoo财经. China’s Tech Giants Embrace Stablecoins in Hong Kong: A Geopolitical Play. 2025-06-19  .
4. 吴说区块链. Conflux将在上海自贸区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2021-09-18  .
5. 动区动趋 BlockTempo. Conflux 深度研究报告. 2023-05-24 .
6. 经济观察报(经观). 谁掌控稳定币,谁掌控未来金融. 2025-06-03  .
7. 华尔街见闻. 起底香港稳定币的「四方混战」. 2025-06-21  .
8. 21世纪经济报道. 渣打、京东入局香港稳定币沙盒. 2024-08-01  .
9. Foresight News.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可考虑在香港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2025-06-04  .
10. IIGF刘锋. 关于系统性应对美元稳定币的战略思考及政策建议. 2025-06-26 .